以: 相当于“而”,没有实际意思。
起修饰作用。
出自两汉刘向的《曾子不受邑》
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
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
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
说:
“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
”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
派来的人说:
“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
“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
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
“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
文言断句: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种。
鲁国国君派人前往送给他一座城池,对他说:
“请你用它来置办衣服。
”曾子没有接受。
使者回去了,再一次前往,曾子又一次不肯接受。
使者说:
“你没有向人请求,人家就送给你,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回答说:
“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接受别人东西的人畏惧别人,给予人家东西的人傲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