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的一生没有官职、没有财富、没有世俗的成功。
常建(708年—765年),祖籍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不是。
常建是开元15年的进士,这一年中第的人中,我们只知道其中4个名字,状元叫做李嶷,另有王昌龄、杜頠wěi,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708年—765年),祖籍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唐代诗人,字少府。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破山寺即今虞山兴福禅寺,寺中米碑亭,铭刻了宋代书法大家米芾书写的《常少府题破山寺诗》石碑。
1.常建塞下曲是一首古诗。
2.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常建创作的,描述了在边塞地区的艰苦生活和壮丽景色。
通过描绘塞下的风光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热爱。
3.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和人们的坚韧精神。
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作品,更是展现了人们在恶劣环境下的顽强生活态度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通过欣赏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边塞地区的生活和文化。
译文
其一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其二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其三
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
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参战数万将士多而杂乱,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
我希望宫中享乐用的马,能把赐给守边将士以御外敌。
其四
边关是一片悲戚的气氛,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霍将军。
他的部分都来吊唁他,他的死震动了北方地区。
将军离世,部下功勋被废,他们不久也将被分调。
将军的部下仍被派去守边,而他们悲愤,也只能仰天痛哭。
常建(708年—765年),祖籍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唐代诗人,字少府。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破山寺即今虞山兴福禅寺,寺中米碑亭,铭刻了宋代书法大家米芾书写的《常少府题破山寺诗》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