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涉及莲叶表面对水的吸附力和水的表面张力两者之消长。
莲叶对水的吸附力远小于水的表面张力,所以不沾水。
荷叶的叶面不沾水的原因是因为荷叶表面有着许多的蜡状突起物质,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和微米级的超微结构,荷叶的叶片表面上乳突的平均大小约为10微米,而每一个乳突由许多直径200纳米左右的突起物质组成,当接触到雨水的时候,就会让雨水形成球状,吸附荷叶上的灰尘。
荷叶的叶面不沾水是它表面的微观结构所致,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荷叶表面布满着许多高度约为5~9微米的乳突,当水滴落到荷叶上时,这些密集林立的大大小小的“柱子”就对水滴产生了排斥性,使水滴无法侵入到“柱子”的间隙里
是由荷叶表面的微观结构所致,显微镜下荷叶表面布满许多5~9微米长的乳突,它们之间的距离12微米,而且每个乳突上长满了蜡状的突起。
所以当水滴落到上面,和这些突起产生排斥,荷叶面就保持干燥,不沾水
如果你将荷叶放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下可以发现,荷叶表面存在着许多微小的乳突,平均每个乳突的大小为6-8微米,平均高度为11-13微米,乳突之间的间距为19-21微米。
而每个乳突上面又分布着许多直径只有200纳米的乳突。
更为重要的是,乳突上还有一层蜡质物体,这些蜡质物体本来就具有疏水性。
荷叶上面是多重纳米和微米级的超微结构,并且是多重凸出,每个乳突与凸起在荷叶表面上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山包”,小山包的底部充满着空气,这样就使得叶子表面有一层只有纳米厚的空气膜。
当小水滴落在叶面上时,此时小水滴就会因为叶片空气的张力而凝结成圆圆的雨滴,然后再落下去。
达到“出淤泥而不染”的目的,这也被称之为“荷叶效应”。
蜡被。
蜡被在许多种类植物叶片的表面通常都附有(单子叶植物蜡质层更多、更厚),其化学成分为高级脂肪酸及高级一元醇的脂类化合物,为高分子量热塑性固体。
此结构具有防止叶片中水分过多地蒸腾及微生物侵袭叶肉细胞的功能。
另外也存在于果实,茎和枝的表面。
有的,原产品称为植物蜡,还可以加工成其他产品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