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路问:
"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
"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翻译:
子路问:
"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
"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
"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
"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
"仲由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冉求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却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
我不理解您为什么这样,所以冒昧地请教。
"孔子说:
"冉求平时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鼓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意思就是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成语出处: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
“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
释义
因:
依照,根据。
材:
指人的天资、性格、志趣等。
施:
施行,实行。
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拼音
[yīncáishījiào]
出处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
“别类分门;因材施教。
”
例句
孔子是历史上最早实行~理念的教育家。
释义
因:
依照,依据;材:
材料,材器,引申为资质、能力;施:
实行;教:
教育。
根据受教育者的天赋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例句
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予以因材施教。
小班教学的优点,是让老师依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来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