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呼哈雷(节选)
诗|余光中
星际的远客,太空的浪子
一回头人间已是七十六年后
半壁青穹是怎样的风景
光年是长亭或是短亭
银发飞扬,白氅飘飘
曳着独行侠终古的寂寞
下一个轮回翩然来归
至少我已经不能够
我的白发,纵有三千丈怎跟你比长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
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
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
余光中老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出生江苏南京,籍贯是福建人。
他在《欢呼哈雷》一词中有写到,我的白发,纵有叁千丈怎么能跟你比长,下路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但我的国家,依然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好悲凉
再无我前一句是:
下次你再路过,人间已无我。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这句话出自一个普通人之口大气淡然,历经坎坷,成熟坚强,看透世事说的话温暖动人,于是有些话后来便像俗语一样流传下来,世上很多经典通俗语言是没有作者的所以我们不必追究它来自哪里?我们喜欢这句话,那这句话。
山水不相逢,人间再无我
山水不相逢人间再无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可堪孤馆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又说: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由于王氏的解释过于简略,后人的理解也颇多歧义.首先是关于这两种境界的划分,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或怀疑.赞成者对于何为“有我之境”,何为“无我之境”,也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可谓“情景说”.即从情与景的关系特点上解释.这种观点认为,“有我之境”以情为主,多半是情语.“无我之境”以景为主,大体是景语,前者感情强烈,后者感情冲淡;或前者感情外露,后者感情内蕴,因此,前者是“显我”,后者是“隐我”.①
第二种可谓“心物说”.即从心与物的不同关系上解释.这种观点认为,两种境界实是心与物结合的两种不同形态,前者是物的“人化”,后者是人的“物化”.“心”指感情,所以“人化”即感情化,“物化”即感情自然而然流露于物的如实描写中.②
第三种可谓“移情说”.即认为两种境界的共同点是移情作用的表现,但前者主体色彩浓厚,后者主体色彩相对淡薄;前者对象受到改造痕迹明显,后者则外射于对象的主体内容与自身意蕴和谐融合.③
第四种可谓“利害关系说”.即从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否存在着利害关系的角度解释.这种观点一般都根据王国维所受叔本华“意志论”的影响来理解的,认为“有我之境指当吾人存有“我”之意志,因而与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以物观物”,就是以超功利、忘物我的物化心态观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句话是王国维对无我之境的界定.
用句富有意味的话说,我们完全消逝在这个对象中;换言之,我们忘记了我们的个性、我们的意愿,而仅仅是作为纯主体继续存在着,是这对象的一面明镜,因而好象对象是在人的感知之外存在的;这样,我们不再能够将直观者与直观活动区分开来,而是两者合为一体了,因为整个意识完全被一个直观的对象充满和占据了.因而,对象完全摆脱了它之外的事物,主体也完全摆脱了意志,这样被认识的对象就不再是单个的事物,而是理念,永恒的形式,意志在这个层次上的直接的客观化.与此同时,被包含在这个直观中的主体不再是个别的,因为在这种直观中,他是完全无意志、无痛苦、无时间的认识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