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字义是:
(1)bā,抓、拆、脱、剥削,如“扒车”“扒屋”“扒衣服”“扒皮”。
(2)pá,用工具使东西聚拢或散开,偷,如“扒草”“扒窃”。
bā、pá
声母b,韵母ā,声调一声。
声母p,韵母á,声调二声。
扒bā(ㄅㄚ)
1、抓住,把着:
扒车。
2、刨开,挖:
扒坑。
3、剥,脱:
扒皮。
4、拔:
勿剪勿扒。
5、拨动:
扒拉。
扒pá
1、用耙搂,聚拢:
扒草。
2、搔,抓:
扒痒。
3、炖烂,煨烂:
扒羊肉。
相关组词:
1、扒窃[páqiè]
从别人身上偷窃(财物)。
2、扒皮[bāpí]比喻残酷剥削。
3、扒手[páshǒu]
也作掱手。
从别人身上偷窃财物的小偷。
4、扒糕[págāo]
用荞麦面制成的凉拌食物。
5、扒车[bāchē]
攀上行驶的火车、汽车等。
扒bā抓住,把着:
扒车。
扒墙头儿。
刨开,挖:
扒坑。
扒堤。
剥,脱:
扒皮。
扒掉伪装。
拔:
勿剪勿扒。
拨动:
扒拉。
扒开草棵。
扒pá用耙搂,聚拢:
扒草。
搔,抓:
扒痒。
炖烂,煨烂:
扒羊肉。
“扒”,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bā、pá,扒的基本含义为抓住,把着,如扒车、扒墙头儿;引申含义为刨开,挖,如扒坑。
在日常使用中,“扒”也常做动词,表示从别人身上摸窃财物,如扒钱包。
扒的详细解释如下:
读[bā]时,解释:
1、抓住;把住。
2、刨;拆。
3、剥(bāo);脱掉。
4、拨动,使分开。
组词:
扒开、扒瞎、柴扒、扒杆。
读[pá]时,解释:
1、用手或用耙(pá)子等使东西聚拢或分散。
2、从别人身上窃取(财物)。
3、烹调方法,将半熟的原料整齐入锅,加汤水及调味品,小火炖烂。
组词:
扒灰、扒分、扒搂、扒手。
炖的特点:
炖定用中小火长时间加热成熟的一种烹调方法。
炖的技法适用于肌纤维比较粗老的肉类和耐长时间加热的原料,一般都加工成块状或用整料,在炖之前都要经过焯水(水烫),炖菜的特点是加热时间较长,温度基本一致,原料组织充分溶解,汤水较多,酥烂脱骨,原汁原味。
炖,又分隔水炖和不隔水炖两种。
扒的特点
扒的做法比其它烹调方法细致,除了选料要求严格以外,大翻勺是扒的主要特点之一。
扒的操作要点
1、扒的原料多为断生的,即熟的。
这是因为扒制的过程不是熟制的过程,而是调味的过程,所以,扒的原料都要经过热处理,这样也有利于切配造型。
2、扒菜都要大翻勺。
大翻勺是扒菜的特点之定。
扒菜之所以要大翻勺,是为了保持菜肴的形状。
3、扒菜的汤汁应呈米汤芡。
扒菜的芡汁是衡量菜肴的一个重要标准,汁的长短、软硬都要适当。
因此,勾芡时,勺内的汤汁要适量,为了避免形状被破坏,一般采取淋的方法进行勾芡。
体方法是先中间,后四周,然后淋入明油,再翻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