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风俗有姓氏、婚姻、祭祀、称呼、节庆等。
1、姓氏:
最初,中国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
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
“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
2、婚姻:
中国汉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民族色彩浓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称之为“六礼”。
3、祭祀:
最明显的例子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
这三个节日原是以祭祖为源,以祭祖事鬼为主要节俗活动,所以又叫三“鬼节”。
4、称呼:
在中国,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的九族血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
5、节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汉族农历特有的重要部分,它的形成和创立与中国汉族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习俗密切相关。
(1)汉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节食物多于旧历年前煮熟,过节三天只需回锅。
以为熟则顺,生则逆。
(2)过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说。
(3)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天忌食米饭,否则会导致谷子减产。
(4)过去在妇女生育期间的各种饮食禁忌较多,比如不可以洗澡洗头,不可以出门等。
(5)汉族不少地区妇女怀孕期间忌食兔肉,认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会生兔唇。
(6)还有的地方禁食鲜姜,因为鲜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指。
(7)过去汉族未生育的妇女,多忌食狗肉,认为狗肉不洁,而且食后容易招致难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