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是东汉扶风平陵人.他的父亲班彪,兄班固、妹班昭,是历史学和文学上名家.班固继父志仿照司马迁《史记》体而作《汉书》.班固死,东汉和帝命班昭辑校并续成该书共一百二十卷.在班氏门中班超独以武功名于后世.他曾经驰骋于西域三十一年,平定西域五十余国.他曾亲历天山南北路的许多地方,东西六千多里南北一千多里,到处都有他的足迹.
并称为班氏三杰
班氏三杰指的是东汉时期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和妹妹班昭。
在班彪之前,班氏一族已是汉代的名门望族。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与其弟班超一同撰写《汉书》,后班超投笔从戎,班固继续撰写,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
出使西域的人是班超。
西汉司马迁与北宋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司马迁和班固并称{班马}
霍去病在先,霍去病是西汉时期著名将领,班超是东汉时期人。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
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
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1],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
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宝鸡市)人。
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班固九岁属文,诵读诗赋。
十六岁,选入太学,博览群书。
汉元元年(89年),跟从大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出任中护军、左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撰下《封燕然山铭》。
永元四年,受累于窦宪谋反,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
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作为经学理论家,编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家族成员
先祖子文春秋时期,楚国令尹
七世祖班壹秦始皇末年,避难于楼烦,以畜牧起家。
六世祖班孺侠士,为郡歌颂
五世祖班长官至上谷郡守
高祖班回官至长子县令
曾祖班况举孝廉为郎,汉成帝时为越骑校尉;迁家至昌陵
祖父辈班稚(祖父)汉哀帝时曾任广平相,被王莽排挤而为延陵园郎
班伯受儒学,曾以“沈湎于酒”谏成帝,官至官至奉车都尉
班斿博学,官至右曹中郎将,与刘向一同校阅皇家秘书
班婕妤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著名才女。
父辈班彪(父亲)史学家,曾在光武帝时徐县令,晚年潜心修史,作《史记·后传》六十余篇
班嗣班斿之子,学习儒学,崇尚老庄。
平辈班超班固之弟,字仲升,官至西域都护、射声校尉,封定远侯。
班昭班固之妹,一名姬,字惠班,史学家号曹大家。
继续修成《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