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公元前278年,秦军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面临国破家亡的屈原痛心不已,选择与国家共存亡。
2、于是,在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自尽。
百姓听闻此事,立即划船于江上捞救,却一无所获。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这种世代相传的古俗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可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纪念屈原呢?原来在屈原故乡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屈原投汨罗江之后,有天夜里,屈原故乡的人忽然都梦见屈原回来了。
他峨冠博带,一如生前,只见面容略带几分忧戚与憔悴。
乡亲们高兴极了,纷纷拥上前去,向他行礼致敬。
屈原一边还礼,一边微笑着说:
;谢谢你们的一片盛情,楚国人民这样爱憎分明,不忘记我,我是死而无憾了。
话别谈旧间,众人发现屈原的身体已大不如过去,就关切地问道:
;屈大夫,我们给你送去的米饭,你吃到了没有?没有;谢谢,屈原先是感激,接着又叹气说:
;遗憾哪。
你们送给我的米饭,都给鱼虾龟蚌这般水族吃了;乡亲们听后都很焦急:
要怎样才能不让鱼虾们吃掉呢?屈原想了想说:
如果用箬叶包饭,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见了,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
第二年端午节,乡亲们便用箬叶包成许多角黍,投入江中。
可是端午节过后,屈原又托梦说:
你们送来的角黍,我吃了不少,可是还有不少给水族抢去了。
大家又问他;那还有什么好法子呢?屈原说:
有办法,你们在投放角黍的舟上,加上龙的标记就行了。
因为水族都归龙王管,到时候,鼓角齐鸣,桨桡翻动,它们以为是龙王送来的,就再也不敢去抢了角黍,就是现在的粽子。
从此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的习俗,就由屈原的故乡传向全国,由古代传到今天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用以纪念屈原。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