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
①<动>诵读;背诵。
《汉书?艺文志》:
“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者,乃得为吏。
”
②<动>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
《张衡传》: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
③<动>讥讽;讥刺。
刘基《卖柑者言》:
“而托子柑以讽邪?”
讽,暗喻,嘲讽,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讽是表达下级对上级采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中国古代一篇非常有名的记叙文,出自西汉刘向编纂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这篇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委婉劝谏齐国国君广开言路,改良政治风气的故事,是非常有哲思的一篇短文。
题目中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就是下级对上级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规劝劝谏的意思。
意思就是用尖刻的语言旁敲侧击地指责或嘲笑(别人的缺点、过错或某种行为)。
读音
[jīfěng]
例句
这位作家在小说中讥讽了富商们令人不齿的行为。
近义
嘲讽讽刺讥笑讥刺嘲笑嗤笑讥嘲
反义
赞美称赞表扬称颂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諫”是规劝的意思,“讽”为委婉地,合起来就是委婉地规劝。
这是一种下级对上级委婉地规劝方式。
邹忌通过自己“与城北徐公孰美”这个话题,听了身边人说自己比徐公美就以为事实就是这样,最后见了徐公,才知自己不如徐公美,身边的人由于怕,求,私的缘故,没有说实话的例子来委婉地规劝君王要善于采纳建议。
讽字读:
“讽(feng第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