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为诗加“腰”》轶闻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
苏小妹说: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小妹说:
“还算好。
不过,这个‘腰’还不够美。
”黄山谷接着吟道: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说:
“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
”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
“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
“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
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突出。
而我要说的是: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
“妙极!”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
“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