愠,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yùn,最早见于金文,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愠”字,《说文解字》解释为怒也。
从心声。
于问切。
“愠”字基本含义为怒,怨恨,如:
愠色、愠容;引申含义为羞,害羞,如:
引得些鸳鸯儿交颈和鸣,忽的见了,愠的面赤,兜的心疼。
——元·关汉卿《金线池》。
在现代汉语中,“愠”字多用作动词,如:
愠怍、愠恚。
愠笔顺是:
点、点、竖、竖、横折、横、横、竖、横折、竖、竖、横
愠〈动〉
(形声。
从心,昷(wēn)声。
本义:含怒,生气)
同本义
愠,怒也。
——《说文》
愠,恨。
——《苍颉篇》
舞斯愠。
——《礼记·檀弓》。
注;“犹怒也。
”
愠而不出。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诗·邶风·柏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又如:愠怍(愠怒);愠恚(怨恨恼怒)
近义词:
恼怒、愠怒、生气
没有反义词。
愠
yùn
【动】
(形声。
从心,昷(wēn)声。
本义:
含怒,生气)
同本义〖irritated;angry〗
愠,怒也。
——《说文》
愠,恨。
——《苍颉篇》
舞斯愠。
——《礼记·檀弓》。
注;“犹怒也。
”
愠而不出。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诗·邶风·柏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又如:
愠怍(愠怒);愠恚(怨恨恼怒)
羞,害羞〖shy〗
引得些鸳鸯儿交颈和鸣,忽的见了,愠的面赤,兜的心疼。
——元·关汉卿《金线池》
愠恼
yùnnǎo
〖irritated〗心中不快而生气
愠怒
yùnnù
〖beinwardlyangry〗恼怒
愠怒的神色
愠容
yùnróng
〖lookofresentment〗愤怒的神色
愠色
yùnsè
〖lookofresentment〗怨怒的神色
面露愠色"
怒。
“怒”,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nù,上下结构。
最早见于楚系简帛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怒”的基本含义为生气,气愤,如怒色、怒视;引申含义为气势盛,如怒涛、怒火。
在现代汉语中,“怒”字还表示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如怒族。
不知者而不愠的愠意思是恼怒。
整句话出自《论语》第一章《学而》,意思是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恼怒。
自己怎么看别人、怎么对待别人。
如果把“知”解释为“智慧”,“人不知”就是跟自己相处的人不聪明、不明智,脑瓜不灵活,怎么办?跟这种人相处,也不生气,给他以足够的尊重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