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
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
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
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端午节的由来说法颇多,有纪念屈原、纪念孝女曹娥、龙的节日等等不同说法。
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流传。
据研究,端午节起源于古代长江中游以龙为图腾的越族,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以表示其“龙子”身份。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被称为端午节、端阳节或重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其由来有多种说法。
最为广泛接受的说法是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忠臣,因为忧国忧民,遭到了贪官污吏的陷害和流放。
最终,他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等,以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
此外,还有其他的说法,如纪念伍子胥、恶月恶日驱避等。
据说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听到国土沦陷,愤然跳汨罗江而死。
楚人为了纪念屈原,在他跳江那天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
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便成了端午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