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obàng。
1、梢棒是巡逻、防身的棍棒。
《水浒传.第二三回》:
「这武松提了梢棒,大着步,自过景阳冈来。
」也作「哨棒」、「稍棒」。
2、梢:
树枝或条状物的末端:
树梢。
末梢。
梢头。
梢林。
末尾:
眉梢。
收梢。
古代奏乐时拿的竿子。
古同“艄”,船舵尾。
3、形声。
字从木,从肖,肖亦声。
“肖”意为“变小变细”。
“木”指树木。
“木”与“肖”联合起来表示“树木身上变小变细的部分”。
本义:
树木的枝杈。
引申义:
枝杈的末端。
读音是:
daoshaobang.
lúnqǐshāobàng
“轮”的基本含义为安在车轴上可以转动使车行进的圆形的东西,如轮子、车轮;引申含义为安在机器上能旋转并促使机器动作的东西,如齿轮儿。
在日常生活中,“轮”可作为姓氏使用。
“起”的基本含义为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如起床、起立;引申含义为离开原来的位置,如起身、起运;开始,如起始、起码。
此外,“起”还表示拔出,取出,如起锚、起获。
在日常使用中,“起”也常做动词,表示由躺而坐;由坐而立,如起坐。
梢棒的意思是:
巡逻、防身的棍棒。
出自《水浒传.第二三回》:
“这武松提了梢棒,大著步,自过景阳冈来。
”也作哨棒、稍棒。
梢棒,亦作“哨棒”。
短棍,大约不足一人高,也有叫齐眉棍的。
1、梢棒就是巡逻、防身的棍棒。
《水浒传.第二三回》:
「这武松提了梢棒,大着步,自过景阳冈来。
」也作「哨棒」、「稍棒」。
2、梢:
树枝或条状物的末端:
树梢。
末梢。
梢头。
梢林。
末尾:
眉梢。
收梢。
古代奏乐时拿的竿子。
古同“艄”,船舵尾。
3、形声。
字从木,从肖,肖亦声。
“肖”意为“变小变细”。
“木”指树木。
“木”与“肖”联合起来表示“树木身上变小变细的部分”。
本义:
树木的枝杈。
引申义:
枝杈的末端。
"梢棒"是指水浒传中武松所用的一种武器。
武松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著名人物,他是一位勇猛的绿林好汉,武艺高强。
武松的梢棒是一种木质长棍,两端装有金属尖刺,用于近战格斗。
没有甲骨文。
梢shāo
〈名〉
(1)(形声。
从木,肖声。
本义:树木的末端)
(2)同本义[thinendofatwigtop]
梢,梢木也。
——《说文》
梢,梢擢。
——《尔雅》。
注:“谓木无枝柯,梢擢长而杀者。
”
开花寄树梢。
——白居易《有木诗》
高者挂罥长林梢。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又如:树梢;枝梢
(4)树木的枝条[twig]
曳梢肆柴。
——《淮南子·兵略》。
注:“小柴也。
”
(5)如:梢头;梢条;梢棒(亦作“哨棒”。
一种兵器,木棒)
(6)事物的末尾或一段时间的尽头[end]
被云梢。
——《汉书·扬雄传》
(7)又如:眉梢;春梢
(8)舵尾[rudderend]
梢,船舵尾也。
——《广韵》。
又如:在梢上坐着
(9)船夫[boatman]。
如:梢公(对船家的尊称);梢婆(艄公的妻子;船妇)
(10)竹竿[pole]
饰玉梢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
——《汉书·礼乐志》
(11)一伙人[group]
隐约下来一梢人。
——《吕梁英雄传》
(12)〈方〉∶木桶[bucket]。
如:梢梁(木桶的提梁);梢桶(木桶)
(13)现钱,赌本。
又称“梢儿”[stock]。
如:梢儿(赌本)
词性变化
◎梢shāo
〈动〉
(1)击,冲激;扫[strike;sweep]
梢沟三十里而广倍。
——《周礼·考工记·匠人》
(2)又如:叫兔鹘梢了一翅膀
(3)捎,顺便带[bring]。
如:梢带(装载在牲口背上);梢信(梢带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