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
受封王位的子孙。
公子:
古代称诸侯的儿子。
后称官僚或富贵人家的子弟。
亦作“公子王孙”。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
“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
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
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
“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
”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
“,“王孙”的典故都是代指离别的友人
“王孙”是古诗中出现较多的一个词。
比如杜甫的《客居》中,作者吟诵到:
“短畦带碧草,怅望思王孙。
”
韦庄的《春日》“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还有王维也特别喜欢这个词,“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
因此,“王孙”应随诗意而有不同的含义,韦庄的《春日》里的“王孙”是指自己,《山中送别》的“王孙”应是刚送别的友人,《山居秋暝》的“王孙”应该是和作者一样热爱山水的人。
王孙有关诗句,例如:
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
——萨都剌《上京即事》
沙丘无漂母,谁肯饭王孙。
——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
——唐·杜甫《李监宅》
王孙丈人行,垂老见飘零。
——唐·杜甫《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
腰下实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唐·杜甫《哀王孙》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远方的友人。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原诗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