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不是邪教组织。
阳明心学的创始人是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
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
阳明心学的精髓是:
“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外无物”等。
阳明理学,反而是一种思想进步。
王阳明的心学三大核心理论是:
1.心即理(价值存在);2.知行合一(价值判断);3.致良知(价值归宿),“心即理”是开端,是起因,即意动;“知行合一”是认知过程,是实践;“致良知”才是根本目的。
三者是必然的递进关系,进而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缺一不可。
1.心即理:
王阳明认为,“心的本体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人们所苦苦追求的圣人之道,就是宇宙间最高的“天道”,正所谓“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心即理可以说是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
所谓“心外无理”,就是说外部的具体事物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不会产生“理”,“理”是我们主观对客观事物或规律的认知,是我们心里的想法,没有心也就没有“理”。
简单地理解就是,你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你大脑里的全部就构成了你的全部世界。
除此之外,对你来说,不存在另外一个世界;或者说,另外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对你来说不存在任何意义。
2.知行合一:
王阳明认为,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知是认知,行是行动,只有去实践了,才会拥有这个知识;不去做,即使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理论,也无法真正获得这个知识。
所以知和行其实是一回事,即知行合一。
3.致良知:
王阳明认为,天下间没有比良知更好的东西了。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所谓“致良知”,就是致自己内心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要达到良知,时时刻刻接受良知的指引。
求得内心之理,然后去行动,去体悟,也就算是致良知了。
1、心即理(价值存在)
;2、知行合一(价值判断)
;3、致良知(价值归宿)。
“心即理”是开端,是起因,即意动;“知行合一”是认知过程,是实践;“致良知”才是根本目的。
三者是必然的递进关系,进而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缺一不可。
董平。
在喜马拉雅FM上,董平也开设了《董平讲王阳明心学》,他希望更多人能了解这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奇人。
董平,国内最早从事王阳明心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王阳明心学继承了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2、心是宇宙,宇宙便无边无际。
心之所达,理随心至。
心离开了理,便无法存在。
理离开心,理便无所依托。
深刻的体会“心即理”,心与理关系是心学入门的基础。
心就是心,理就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