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时期的名人有边寿民
边寿民(1684年—1752年),男,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人(今淮安区),晚号苇间老民、绰翁、绰绰老人,清代著名画家。
曾考中秀才,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
其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
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
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
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
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
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
不是。
郑板桥(1693年-1766年),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吕蒙正(公元944年-公元1011年),北宋初年宰相。
乾隆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乾隆六年(1741年),入京,候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乾隆七年(1742年)春天,郑板桥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并手写付梓。
乾隆八年(1743年),将《道情十首》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司徒文膏。
乾隆六年(1741年),入京,候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乾隆七年(1742年)春天,郑板桥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并手写付梓。
乾隆八年(1743年),将《道情十首》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司徒文膏。
答:郑板桥最后官是县令。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曾让他的轿子给一个病人坐
因为有一次,郑板桥遇见一位病人在山路上行走,他将自己的轿子让给了这位病人坐,自己则步行回家
郑板桥让轿的故事是他品德高尚的体现,也是他敬人爱物的表现
他的行为告诉我们,要有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的精神,哪怕只是一件微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