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fǒu,最早见于甲骨文时代,六书类型中属于象形字。
“缶”的基本含义为瓦器,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缶米(一缶的米。
即十六斗米)。
缶
fǒu
【名】
(象形。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
下面是“缶”的本体。
“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
“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
本义:瓦器,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盛酒浆的瓦器。
大腹小口,有盖。
也有铜制的〖earthenjarwithbigbellyandsmallmouth〗
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象形。
——《说文》
盎谓之缶。
——《尔雅》
贰用缶。
——《易·坎》
以二缶钟惑。
——《庄子·天地》。
按,钟聚也。
有孚盈缶。
——《易·比》。
郑注:“汲器。
”
坎其击缶。
——《诗·陈风·宛丘》
击瓮叩缶。
——《史记·李斯传》
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
——《礼记·礼器》
汲水的瓦器〖earthwareforsuckingwater〗
具绠缶,备水器。
——《左传·襄公九年》
〖考古〗∶一种陶瓷乐器〖fou,aclaymusicalinstrument〗
不鼓缶而歌。
——《易·离》
缶为中国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也作为简单的打击乐器使用,早在缶盛行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人便有“击缶而歌”之景。
缶一般为陶制品,也有青铜缶,其形为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
创意团队最终选择的便是青铜质的方形缶造型。
“缶阵”吟诵《论语》中的名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饱含了创意团队的奇思妙想,饱含了制作团队不厌其烦的试制和技术攻关、饱含了无数演员烈日下的汗水。
他们代表着中国人民以独特的中国方式欢迎四方宾客。
汉语字典没有缶打头的词语,缶居中的词语有二缶钟惑,二缶锺惑。
缶结尾的词语有击缶,西缶,瓦缶,黄锺瓦缶,鼓缶,酒缶,土缶等等。
解疑释惑、年逾不惑、疑疑惑惑、投杼之惑、授业解惑、发蒙解惑、质疑辨惑、知命不惑、二缶钟惑
【成语】:
二一添作五
【拼音】:
èryītiānzuòwǔ
【解释】: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
比喻双方平分。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二回:
“好好儿的‘二一添作五’的家当,如今弄成‘三一三十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