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足shīzú
(1)[trip]∶比喻犯严重错误或堕落
一失足成千古恨
(2)[slip]∶行走时不小心跌倒
失足落水
引用解释
1.谓举止不庄重。
《礼记·表记》:
“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孔颖达疏:
“不失此足之容仪而作夸毗进退於众人也。
”
2.不慎跌倒;足未站稳。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误掇恶名》:
“杨篆员外,乾符中佐永寧刘丞相淮南幕,因游江失足坠水。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碧碧》:
“少年遑遽,极力挤之,孙猝不及防,失足坠岩下。
”郭小川《大海浩歌》:
“我们的五班长,不慎失足落大海。
”
1、失足,汉语词汇,拼音是shīzú,意思是比喻犯严重错误或堕落。
(如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这个意思)
2、出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
“少逢漂泊,偶尔失足于风尘。
”
《礼记·表记》:
“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孔颖达疏:
“不失此足之容仪而作夸毗进退於众人也。
”
滑的,没有把握,不慎跌倒走过失:
掉进了冰。
2,做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类比错误的:
一失足成千古恨。
失足人士主要是指没走正道的人。
失足的本意是在人生的交叉路口选错了方向,犯了意料之外的错误,这种人属于能力问题,不是态度问题。
语出明代杨仪所著《明良记》:
“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
后来也有人会以失足的名义为那些故意选择错误方向的人开脱,但是故意选择一条错误的人生方向就是态度问题了,属于没有底线、没有原则、三观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