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ce]∶公正的、正当的道理。
主持正义,指让有争议的双方及多方实现公平的行为。
[exactimplication]∶正确的含义,古时多用做书名,如《五经正义》
[just]∶公道的、有利于人民的。
正义的战争。
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作出的肯定判断。
作为道德范畴,与“公正”同义。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
—唐·韩愈
痛恨坏人坏事像仇敌,看见好人好事像饿而求食、渴而思饮一样迫切需要。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抨击恶行,表彰善举。
立身一败,万事瓦裂。
—唐·柳宗元
品德修养破败了,其余的事也就像瓦片一样破裂,意指品德修养是成败的根本。
火不侵玉。
—唐·刘禹锡
火不能烧灼玉石,意指邪不压正。
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
—唐·刘禹锡
刚烈之士之所以不同于常人,就在于他能保持节操,坚持正义。
修身絜行,言必由绳墨。
—宋·王安石
《五经正义》是唐代孔颖达等奉敕编写的五经义疏著作。
此书于高宗时成书,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
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应试亦必须按此答卷,不许自由发挥。
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
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
正义近义词:
公理,正理[拼音][zhèngyì][释义]
1.公正的、正当的道理
2.正确的含义,古时多用做书名,如《五经正义》
3.公道的、有利于人民的
义疏:
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内容为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阐述原书的思想,或广罗材料,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辨证.如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
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正义:
旧时指经史的注疏,叫做“疏”,也叫“注疏”如:
唐代·孔颖达等有《五经正义》,张守节有《史记正义》。
有时候貌似也将“正义”称为“义疏”像我这种不专业的人就胡乱叫了,最好还是再查查